第(2/3)页 刘尧与张士卿都是有头脑的人,虽然二人在措不及防之下被扣押,但是二人自知很可能是四年前的事发了,他们可都自认手脚干净,只道拒不招认就可逃脱此劫。 李元霸先传上了刘尧。 刘尧不同于王贺言之前的抵死不答,他对武帝所问每每必回,但是所有的答案都只是在说明他只负责驻军事务,因此不但对周莲儿之事一无所知,就是对刺史府失火一案也只略知一二。 李元霸不动声色,吩咐衙役将之押下,复又传上张士卿。这张士卿如同刘尧一样,凡事一问三不知,将干系脱的一干二净。 由于此案间隔时间长达四年,众多的人证、物证在张、刘二人的刻意施为下已无从查找,再有知情者王雅之对此坚决隐瞒,一时之间李元霸竟无从下手。 眼看天色已黄昏,武帝见久审不果,遂宣布退堂,次日再审。 刘、张二人因案情尚未确定,且二人皆为朝廷大员,因此并没有关押在牢房,而是由风旅近卫军看管在刺史府内。同时为防二人串供,二人关押之地相隔甚远。 天色将黑时,一名近卫军士卒提着饭匣为刘尧送饭来了。 “刘将军,饭来了!”士卒将饭匣送到刘尧面前,并背着房门指着米饭向刘尧递个眼色。随即,士卒大声说道:“刘将军,您慢用,小的待会儿来收拾!”言罢,士卒躬身退出。 刘尧心存疑惑,连忙装作进食将米饭扒开,忽见其中露出一方折叠整齐的小小纸块。刘尧迅速将纸块取在手中,悄悄在桌下打开……只见小小的一方纸上写着一个“中”字! 刘尧一边咀嚼着饭菜,一边暗自想道:“中”字,口字上一竖,那就是要我封口、闭口!……这会是谁送来的?……张士卿?嗯,只有张士卿才会想到知会我拒不交待! 张士卿啊张士卿,只我闭口有什么用!四年前送你那两万两金票和四年来暗杀马来商人分得的珍宝可都是自你那小妾“惠玉”手中过的啊!……不行!待那士卒前来,定要他知会张士卿! …… 一个“中”字便让刘尧对士卒有了一定的信任。这是刘尧在犯罪之后潜意识里有着恐惧的心理,他总在想着为自己开脱,因此极度渴望通过一切办法来掩盖自己的罪行。这也是他一见到“中”字就立即联想到此乃张士卿与他联络,示意他三缄其口逃避罪责!处在这种心态下的刘尧不会去想那“中”字也可解释为一把刀劈开“口”,可作“开口”之意!他更不易想到……这纸条或许就是武帝设下的“请君入瓮”之计! 刘尧很快就将饭菜吃光,等着那士卒前来。在等待中,平日老成持重的刘尧竟也显得心急火燎,他用心倾听着门外的脚步声,期待那敲门声响起。没想到等待的时间竟是如此难熬,好容易等到敲门声响起,刘尧差点站起身来跑过去开门。 稳稳心神,刘尧开口道:“进来!” 果然是那士卒,只见他另提着一个饭匣,笑嘻嘻地走过来,说道:“刘将军,可吃好了?” 刘尧瞟了一下他手中提的饭匣,微笑道:“好了,兄弟,还要送饭去啊?” 那士卒笑道:“是啊!还要给张大人送饭呢!”说罢,冲刘尧眨眨眼睛。 此时屋外的看守喝道:“干什么呢!收拾好了就赶紧出来!” 那士卒连忙将刘尧面前的碗碟收起,放入饭匣中,并趁着收捡碗碟的机会悄声对刘尧道:“刘将军,小的是张大人的同乡,你可有什么要我传递?” 刘尧刚要开口说出惠玉之事,却又犹豫,毕竟这事可关系他的身家性命啊! 那士卒见刘尧犹豫,似乎也是很焦急,他不时瞟向门外的看守,悄声说道:“刘将军,你若是没什么交待的,小的就告退了!” 刘尧见士卒将最后一个碟子放进饭匣,就要迈腿退出,他终于开口,轻声说道:“告诉张大人‘惠玉’二字便可!”刘尧相信,张士卿能够使动他这老乡在此传讯,他一定会让此人通知外面的心腹将惠玉灭口! 那近卫军士卒退出房门,脸上立即浮出笑意。他一路小跑着,不是去为张士卿送饭,而是直接去了武帝李元霸的卧房。 …… “启奏陛下,果如陛下所想,那刘尧要末将为他传‘惠玉’两个字!” 李元霸听罢,自语道:“惠玉?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吗?还是,代表别的什么意思?” 皇帝陛下自语,曹章可不敢轻易接口。 不一会儿,只见李元霸微微一笑,对侍立一旁的曹章说道:“反正也不急这一时半会儿,曹章,你接着再去演一出戏罢!” …… 曹章提着饭匣来到了关押张士卿的房里。 “张大人,你看看饭菜还热乎不?呵呵,小的刚为刘将军那里送过饭,丝毫没耽搁就过来了!” 张士卿听得面前这近卫军士卒自刘尧处前来,忍不住重重看了他一眼。恍然间,张士卿只见那士卒眉角含有古怪的笑意,正在向自己递着眼色。 张士卿心中一动:莫非,是刘尧有话传来? 张士卿也只是心动一下而已……此事关乎项上人头,他怎敢凭着一个猜测便贸然动作?当下,张士卿装作没有看见士卒的眼色,不动声色地接过饭菜开始进食。 那士卒似乎甚是焦急,只见他迅速瞟了门外的看守一眼,立即悄声对张士卿说道:“张大人,李将军有话要我带给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