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明伦堂,今日考的,乃是珠算。 这只是小考,算是可有可无的考试,所以明伦堂这儿,阅卷依旧还在进行。 一连几日,阅卷官们都被关在这里,都不禁有些枯燥了。 数千份的卷子,几乎已经阅览了九成,可是出众的,却是不多,最多的一个,也不过是二十一个考官认可罢了。 这对于以往来说,阅卷官们如此大的分歧,却是首次。 阅卷终究是个大工程,如今,便连姚文治姚公,也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这一次考得不好的人占绝大多数,要从这其中挑出优秀的试卷,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而对于考官的抱怨,姚文治心里是有数的,今年不该出一个这样的题,争议实在太大了。 可是对姚文治来说,他却是独自乐在其中。 遗憾嘛,自然是有的,如此大的争议之下,难道就没有一个可以获得所有人共识的卷子吗? 可到了现在,姚文治的心里有些落空了,估计今年的状元是很难挑出来了。 倒是到了今日正午的时候,姚文治正准备用一些茶点,却有考官急匆匆地来道:“姚公,姚公……真是怪了,怪了啊。” 姚文治抬眸,轻描淡写地看了这考官一眼,淡淡说道:“急什么,有什么事,静下心来说。” 这考官道:“方才一篇文章,二十七个阅卷官,都给圈点了。” “什么?” 这一次,连气度非凡的姚文治,也有一些坐不住了。 这种争议性极大的考题,竟是获得了二十七个考官的圈点? 姚文治以为弄错了,睁大着一双眼眸,格外认真地问道:“千真万确?你这老王,莫不是来糊弄老夫吧。” 这考官哭笑不得地道:“真不敢糊弄。” 姚文治下意识地皱起了眉,脸色凝重起来,他的心里滋生了好奇心:“取试卷老夫来看看。” 于是那考官忙取了文章来,送到了姚文治的手里。 现在这试卷依旧还是糊着名,所以也不知是谁的,即便是里头的行书,也并非是考生本人所书,因为为了防止作弊,特意让人在试卷中留下记号,所有的考卷,都会由文吏誊写一份。 姚文治细细一看,果然看到这试卷之下,二十七个红圈格外的鲜艳。 还真是…… 随即姚文治便认真地读起了这文章来。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这时文的第一句,直接破题,点明主旨,而且直接引用了孟子见梁惠王的话。 姚文治是何等聪明之人,只一看第一句,便猛地神采飞扬地道:“妙啊,妙不可言,这等心思,真是罕见。” 第(1/3)页